彻底理解'\r'和'\n'


\r

  • return的第一个字母,回到当前行的最左边。

可参考如下程序:

#include<stdio.h>
int main()
{
	printf("helloworld\n");
	printf("helloworld1\r");
	getchar();
	return 0;
}

看截图可知:

img

光标回到了第一行

\n

  • newline的第一个字母,向下移动一行,并不移动左右

参考如下的程序:

#include<stdio.h>
int main()
{
	printf("helloworld\r");
	printf("world2\n"); 
	//你会发现,由于第一个print后,跳到最左边,第二个print中得“world2”将“hellow”覆盖了!
	getchar();
	return 0;
}

看截图如下:

img

会发现,由于第一个print后,跳到最左边,第二个print中得“world2”将“hellow”覆盖了!

而且,光标确实换行了!

此时,\n表示回车+换行<return:回到行首,newline:切换了一行>

以上均在centos环境下测试

========

以下是在mac环境下测试

在mac下做了一个小测试,得到的结果与centos下的一致,这让我有点怀疑下面的观点:

  • Linux中\n表示回车+换行(上面已验证)
  • Windows中\r\n表示回车+换行(win下可直接使用\n来匹配换行符,但是\r\n\n\r是有明显区别的)
  • Mac中\r表示回车+换行(我的结果是与linux下一样)

历史及其它

Unix 系统里,每行结尾只有“<换行>”,即“\n”;Windows系统里面,每行结尾是“<回车><换行>”,即“ \r\n”;

Mac系统里,每行结尾是“<回车>”。一个直接后果是,Unix/Mac系统下的文件在Windows里打开的话,所有文字会变成一行;

Windows里的文件在Unix/Mac下打开的话,在每行的结尾可能会多出一个^M符号。

在计算机还没有出现之 前,有一种叫做电传打字机(Teletype Model 33,Linux/Unix下的tty概念也来自于此)的玩意,每秒钟可以打10个字符。但是它有一个问题,就是打完一行换行的时候,要用去0.2秒,正 好可以打两个字符。要是在这0.2秒里面,又有新的字符传过来,那么这个字符将丢失。

于是,研制人员想了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,就是在每行后面加两个表示结束的字符。一个叫做“回车(return)”,告诉打字机把打印头定位在左边界;另一个叫做“换行(newline)”,告诉打字机把纸向下移一行。这就是“换行”和“回车”的来历

‘\r’是回车,’\n’是换行,前者使光标到行首,后者使光标下移一格,通常敲一个回车键,即是回车,又是换行(\r\n)。Unix中每行结尾只有“<换行>”,即“\n”;Windows中每行结尾是“<换行><回车>”,即“\n\r”;Mac中每行结尾是“<回车>”。

摘抄

  • \n LF或ASCII中的0x0A(10)
  • \r CR或ASCII中的0x0D(13)
  • \n 软回车
  • \r 软空格

the end….